- 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特高压工程——陇东至山东±800 千伏直流输电项目具备正式投运条件 给工业大省注入“绿色动能”
- 科技日报:闲置盾构机再制造造出产业新“蓝海”
- 探寻新网银行韧性生长密码
- 车载交互新纪元:移远通信全栈方案重塑座舱生态
- 2025年成都分布式应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联系人:王经理
手机:13928851055
电话:13928851055
邮箱:sgbwre@163.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南一街14-16号华信大夏四楼
科技日报:闲置盾构机再制造造出产业新“蓝海”
近日,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二局”)盾构基地开足马力赶订单。科技日报记者在位于江苏常州溧阳市的中建二局盾构基地看到,高达22米的龙门吊高悬,直径7米的盾构机立于其下,工程师们正紧锣密鼓进行最后一轮检测。
“今天这台盾构机必须出厂,为后续直径12米的大盾构改造腾出工位。”中建二局盾构基地负责人魏军说,“目前订单已经谈妥五六台,全年的生产目标肯定都能实现。”
在国内大型基建工程逐渐饱和之际,中建二局的订单却能“逆势”增长,关键在于找准了盾构产业突破口——闲置盾构机再制造。中建二局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智能升级,拼上了盾构产业的“最后一块拼图”。先进的工程再设计和再制造技术,让老旧或低效能的盾构机焕发新生。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正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盾构机的需求量亦呈现缩减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盾构机数量已超4000台,而每年新机需求量约700台。
近年来,各地业主陆续推出盾构设备准入制度,要求掘进超出一定里程和出厂超过一定年限的盾构设备,须进行必要升级改造方可继续使用。
盾构机作为“工程机械之王”,技术壁垒极高。施工企业受制于设备制造商,往往选择采用成本更高的新机。据保守估计,目前,国内闲置、待升级或扩径改造后可投入应用的盾构机超1500台。
如何破局?2022年,中建二局在落实国资委科技创新“头号工程”战略部署中,以盾构机再制造为抓手,补齐施工企业现有盾构机再制造设计、再加工链条,开拓“盾构+”业务,为盘活施工企业现有盾构机资源寻得一片降本增效的“蓝海”。
溧阳市占地100余亩的盾构基地,正是“蓝海”中的“试验田”。在这里,盾构车间、维修再制造设备、远程运维控制中心及高技能人才一应俱全,基地可同时满足8—10台盾构机再制造及维修任务,俨然一座盾构机的“超级工坊”。盾构基地尽量做到轻资产管理,但这并不妨碍其专业性,厂房可满足直径长达18米的盾构机的组装调试。
盾构基地的核心竞争力,既在于盾构机再设计与制造的技术能力,也在于其成本控制能力。
在盾构机的再制造与运维过程中,运费昂贵。魏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在东北作业的盾构机,如果运输到内陆运维,仅运费就要百万元。而将盾构基地设置在位于长三角的常州,既有廉价海运支撑,又能在200公里范围内辐射南京、宁波等15个城市,运费相对便宜。
盾构机是典型的非标准设计特殊产品,需要根据工程地质需求量身定制。而且,一台盾构机的零部件多达上万个,要让盾构机实现“大小百变”绝非易事,核心在于改造方具备再设计、再制造的能力。
目前,我国的盾构尺寸划分为3—4米级、6米级、8米级、10米以上级,中建二局对盾构机进行再制造,可根据其主驱动的推力限制,在1米左右范围内进行“大改小”“小改大”。
在盾构基地厂房内,记者看到,一台高达数米的盾构机卧伏在地,十多位技术人员沿着刀盘、管筒、拖车等部件分布在30多米长的生产线上,各司其职,进行改装作业。
“不要小看1米范围的变化,哪怕只是改动0.1米,盾构机的受力结构都将大有不同。”魏军告诉记者,油缸的分布、管片拼装的受力调整、盾构刀具的匹配,都需要再设计与验证。
核心装备的再制造能力是中建二局开展业务的底气。在盾构基地的远程运维控制中心,墙面大屏上显示着中建二局所有在建项目的实时情况。“看,1小时的进度达1.8米!这台在广州白云机场城际项目掘进的盾构机,正是由业主的‘1189号’改造而来。”魏军说。
“1189号”盾构机直径13.46米、整机长度约133米、总重量约3200吨,在盾构机家族中堪称“巨无霸”。经过天目山隧道项目的使用及长期存放,盾构机性能下降。为“变废为宝”、继续投用,受业主委托,中建二局对盾构机进行“小改大”扩容升级。
“我们新制盾体结构,让直径扩大0.85米;维修并使用原盾构机的主驱动、人仓、铰接油缸、推进油缸、SAMSON系统等盾体内所有元器件,并根据新盾体结构重新排布,降低改造成本。”魏军说,本着物尽其用的理念,再制造让闲置盾构机华丽变身。
建厂不到3年,中建二局盾构基地目前已完成20余台盾构机的再制造。仅2024年,就完成3台盾构机变径改造、2台双螺旋机升级改造和4台盾构机整机维修,总合同金额达3000余万元。
要让再制造盾构机的性能达到或超过新机,需要实施系统性技术升级:要将控制系统由总线式改为分布式,同时改造泡沫单管单泵,并将管片吊机由单梁改为双梁、新增五小项系统等,还要更新智能装备,实现智能化升级。
“这台盾构滚刀智能换刀机器人有7个自由度,具备刀具磨损自动化监测、刀具搬运、新刀具安装等功能,能实现毫米级定位,确保每次换刀都准确无误。”中建二局智能装备研究所所长孙风伯告诉记者,去年12月18日,中建二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套)工业级盾构换刀机器人一下线,便在广州白云机场城际项目上大展身手。
盾构换刀机器人不仅将换刀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降低了作业风险,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广东东莞地铁2号线三期工程是中建二局参建的轨道交通工程。这里地表河网密布,水量丰沛,穿越富水地质时,传统单螺旋土压平衡盾构机易引发喷涌、地面沉降等风险。
为破解这一难题,中建二局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对单螺旋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双螺旋改造升级,并对筒体、螺杆、液压及电气控制系统等装置进行适配性改造设计。在双螺旋机及其PID算法技术的加持下,盾构机可以有效控制二级螺旋输送机的转速、方向,增加土塞阻力,提升连续稳定出渣能力,实现土压平衡目的。
目前,中建二局与上海大学成立了盾构产学研合作基地,在强化盾构扩径及刀盘改造等业务的同时,搭建盾构掘进Kaiyun官网中国施工管控“智慧大脑”系统,积极攻关智能驾驶等新技术,为盾构机插上“智能翅膀”,将盾构机再制造推广应用到矿山、能源、水利等更多领域。
-
2025-05-08科技日报:闲置盾构机再制造造出产业新“蓝海”
-
2025-05-08探寻新网银行韧性生长密码
-
2025-05-082025年成都分布式应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
2025-05-08衡阳市公安局等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项目23个施工点检测单位项目招标公告
-
2025-05-08国能日新中标结果:中核汇能河北公司迁西分布式项目光功率预测服务直接采购事前公示
-
2025-05-08厚德载物育根本智启未来铸新格
-
2025-05-073亿笔普惠贷款背后的“双轮驱动”:新网银行数智化破局